中國西藏網(wǎng) > 專題2021 > 永遠(yuǎn)記住你 > 為烈士尋親

年復(fù)一年添土拔草,等待烈士的親人來“尋找”
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4-02 14:03:00來源: 新華每日電訊

  鹽城:一家三代為烈士守墓70余年,第三代守墓人幫330多位烈士“找到”家人。

  江蘇鹽城是一座沒有山的城市,全市最高海拔約8米,卻有一個地方叫“嶺”:五條嶺。

  “五條嶺”是個烈士陵園,位于如今的鹽城經(jīng)濟技術(shù)開發(fā)區(qū)步鳳鎮(zhèn)慶元村。這里長眠著2000多名革命先烈。

  1947年冬,鹽南阻擊戰(zhàn)在鹽城打響。激戰(zhàn)四天四夜,共殲滅敵軍4000多人,俘虜3000多人,我軍也有2000多名戰(zhàn)士血灑疆場。

  戰(zhàn)事緊張,烈士遺體由地方組織,船載人抬,送至距離主戰(zhàn)場幾公里的伍佑區(qū)袁坎鄉(xiāng)港南村(今步鳳鎮(zhèn)慶元村)一塊鹽堿地上掩埋。當(dāng)?shù)乩习傩沼冒撞紝⒘沂康倪z體裹好,白布不夠了就從家中拿來蘆席為烈士裹尸。犧牲戰(zhàn)士太多,無法一一建墳,烈士的遺體以疊葬的方式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內(nèi),形成五條土嶺,每條長約40米、高1米多、各有31個墳塋,民間稱其為“五條嶺”。

  拔草,添土,守好墓,等待烈士的親人來“尋找”他們……有一家三代人義務(wù)守護五條嶺烈士墓70余載。第三代守墓人卞康全,在繼續(xù)“守約”的同時,還與社會各界一起,為330余名烈士“找到”了家人。

  姜步殿烈士、林加喜烈士……臨近清明,幾乎每天都有烈士后人前來祭掃。卞康全說,希望有一天,這里的2000多名烈士,他們的墓碑,都能有親人來祭掃。

  三代守墓人

  3月20日,卞華和兒子卞康全在地里忙活著。這一天是卞華特意看了黃歷后選的“好日子”。

  清明前正是棉花播種的時候,卞華父子倆在地里忙的不是自家農(nóng)活,而是在準(zhǔn)備墳塋頂上的添土,細(xì)數(shù)起來一共155塊。

  推遲播種期,精心準(zhǔn)備祭品,并不是為了自家的祖先,而是為了埋葬在家不遠(yuǎn)處的烈士們。這是卞康全母親程慶蓮還在世時就堅持的事情?!拔夷赣H說,必須在清明前為五條嶺烈士的墳塋上添好土。”卞康全告訴記者。

  想起長眠在五條嶺的人,卞康全一家非常悲傷。

  卞康全的祖父卞德容當(dāng)年參與了安葬烈士遺體,祖母牽著年僅8歲的父親站在邊上。祖母告訴卞康全,當(dāng)時很多人邊安葬邊哭。烈士安葬處沒有選擇老百姓的莊稼地,而是常年長不出莊稼的鹽堿地。她跟我說:“他們活著打仗是為了老百姓,死也沒找個好的安葬地,是我們最親的人?!?/p>

  此后,卞德容夫婦常帶著卞華去五條嶺除草添土?!奥犖易婺刚f,裹尸是在冬天,溫度低,遺體腐爛速度不快。第二年夏天,一場暴雨讓五條嶺的墳塋開始往下塌,還有血水流出來。當(dāng)?shù)卣M織村民圍著五條嶺的東、北、西三個方向開溝、取土、補土。后來,村民看到墳有點塌就隨手補土。前后十年,五條嶺的墳才基本穩(wěn)固,不再坍塌?!北蹇等f。

  父親離世,母親老邁,16歲的卞華牢記父親臨終的囑托,成為第二代守墓人。結(jié)婚后,妻子程慶蓮和卞華一起守,有了孩子,夫妻二人帶著孩子一起守。分田時,不少人因為五條嶺是墓地,不敢要后面的田,“我們不怕,那里埋的都是革命烈士,是不會‘危害’百姓的?!北迦A說。

  對卞華兩口子來說,五條嶺里埋著的,是和家中親人程步鳳一樣的人。程步鳳是卞華的遠(yuǎn)房舅舅、程慶蓮的堂叔,參加革命后于1948年被捕入獄,敵人嚴(yán)刑逼供未果后將其殺害。

  但十來歲的卞康全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?!拔覀冃值芙忝迷诩野扬埗甲龊昧耍亲佣拣I得咕咕叫,但母親還在五條嶺慢慢添土。為了能早點回家吃飯,我就幫她一起。母親一邊添土,一邊跟我們說:埋在這里的烈士和堂外公沒有區(qū)別,都是我們最親的人?!?/p>

  幾十年來,這一家人是真正“守”住了這片墓地。

  早年間的五條嶺尚未修建水泥臺階,周圍樹木林立。村子里有人想置換五條嶺后面卞家的田地,用來開挖魚塘,并在東側(cè)修條路運送建魚塘所需的磚坯。

  想到來往的工人運送磚坯會讓陵園不再安靜,烈士英靈難以安息,魚塘的開挖更會讓五條嶺后方的河水導(dǎo)致墳塋坍塌,程慶蓮決定“抗?fàn)帯薄:痛謇餇巿?zhí)未果后,卞康全給當(dāng)時的鄉(xiāng)領(lǐng)導(dǎo)寫了封信?!爱?dāng)時也不知道鄉(xiāng)里領(lǐng)導(dǎo)名字,就在信封上寫‘鄉(xiāng)里的書記收’?!北蹇等f,最終魚塘沒建,五條嶺安然無恙。

  跟著父母,卞康全“自然而然”地接過守墓的“接力棒”。就這樣,一家三代人守著五條嶺70余載。

  “烈士從不無名”

  小時候,卞康全心中總有個困惑,他問祖母:家不遠(yuǎn)處的墓地里都是誰?為什么過年、清明都沒有家里人來燒紙錢。祖母告訴他:“是打仗死掉的士兵,是恩人?!?/p>

  長大了,母親說得更多,她一邊在墳邊除草、添土,一邊說:“我們要把這些烈士當(dāng)作自己的叔叔、外公來看待,給他們守好墓,等他們的親人來尋他們。要是墓都沒了,人家來找什么?”

  守好墓,等著烈士的親人??伤麄兊挠H人什么時候才會來?卞康全不知道?!拔夷茏龅?,就只有好好守護著,等待著。”

  直到1991年,一位陌生女士走到五條嶺旁的卞康全家中借鐵鍬?!拔倚睦锵?,一個外地人怎么會來借鐵鍬。她說想給自己父親的墳上添把土?!北蹇等f,當(dāng)時他的心情難以描述,想著“終于來了”,趕忙提著鐵鍬跟著過去。

  這是第一位來五條嶺祭拜烈士的后人:陳繼業(yè)。她的父親是鹽南阻擊戰(zhàn)中犧牲的陳同桂烈士。根據(jù)父親幸存戰(zhàn)友的描述,她找到當(dāng)?shù)孛裾?,又隨著指引,“過通榆河,向東走幾里地,再問當(dāng)?shù)厝艘粋€叫五條嶺的地方”。

  不知道父親在哪一條嶺里,陳繼業(yè)為每條嶺添了三鍬土?!澳鞘谴禾欤┎輨偯把?,太陽是落山前的暗紅。陳繼業(yè)走到東邊第二條嶺時,伏上去痛哭?!北蹇等f,陳繼業(yè)身體不好,拜托他每年清明幫她為父親墳上添土。他請她放心,一定記得。

  2009年,五條嶺在當(dāng)?shù)卣С窒路滦拚?。后來,鹽城當(dāng)?shù)亟M織各村鎮(zhèn)收集信息,出版了《難忘五條嶺》,書中包含751名烈士名錄。卞康全和在中共漣水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工作的王繼華交流中,又獲悉85名葬在五條嶺的漣水籍烈士名單,836名烈士“有了名字”。

  “有人說烈士無名,我說烈士有名,只是暫時不知姓甚名誰,但他們的名字永遠(yuǎn)刻在我們心里?!北蹇等f。

  2010年,卞康全開始登記烈士陵園來訪者信息,名字、從哪來、聯(lián)系方式等,愿意的還可寫下自己的感悟。有明確名單后,他會告訴來訪者,家鄉(xiāng)有哪些烈士在這里,姓名、部隊番號等,請他們用手機拍下來,回去幫忙找找烈士后人。到現(xiàn)在,已累積了13本陵園記事簿。

  送他們“回家”

  “茲有您家先人XXX烈士,資料查得在1947年鹽南阻擊戰(zhàn)中壯烈犧牲,被當(dāng)?shù)厝嗣袢罕姲苍嵩邴}城市步鳳鎮(zhèn)慶元村二組(原港南組)的五條嶺烈士陵園中,今致函您家,特告之,了結(jié)尋找之心愿?!甭淇钍俏鍡l嶺守墓人卞康全,并留下他的聯(lián)系方式。2018年,卞康全開始往這836名烈士籍貫地寄送“尋親信”。

  起初卞康全自掏腰包寄送了300余封信,2020年亭湖區(qū)郵政局在五條嶺舉行黨建活動,感動于卞康全的行為,決定為他免費提供信封、免費投遞。

  《難忘五條嶺》被卞康全翻了又翻,有的書頁已掉落,烈士名單上做了不同標(biāo)記,用來區(qū)分已聯(lián)系上、信寄出被退回、未寄出……幾年來,卞康全共寄出近600封信,還有約300封將于今年清明前寄出。

  然而,有些信件常因“原址查無此人”被退回。2019年初,頭條尋人“尋找烈士后人”公益項目組聯(lián)系卞康全,表示愿意免費幫忙一起尋找烈士后代。卞康全當(dāng)晚就將836名烈士名錄以及已找到后人的烈士名錄發(fā)給對方。依托地理位置彈窗技術(shù),項目組在今日頭條App上將這些烈士信息陸續(xù)彈窗到烈士的家鄉(xiāng)。

  泰州的季福林烈士正是通過今日頭條的“彈窗”被家人“找到”的。

  “72年了,二伯(二爺爺),我們終于找到您了,您該回家了……”2019年12月,一場特殊的祭拜在五條嶺舉行:因為身體不好,季福林的侄兒季士勛在泰州靖江家中穿戴整齊,通過和在五條嶺的兒子電話連線,完成隔空祭拜。

  截至目前,通過寄信、頭條彈窗等方式,五條嶺有330余名烈士“找到”了親人。卞康全說:“這不是一個人的功勞,是媒體、志愿者、政府等多方努力的結(jié)果,我敬重這些人。”

  卞康全家中珍藏著一只風(fēng)箏,是一位山東籍烈士后人收到尋親信找到五條嶺,并帶了這里的土回家(意為“遷墳”)后,寄給他的。卞康全一直小心收藏,從未給孩子們放過?!傲沂烤拖襁@風(fēng)箏,從山東飄到這里戰(zhàn)斗,并葬身于此,但風(fēng)箏的線一直沒斷,一直在家人手中攥著。于是,家人千里迢迢地來接烈士回家。”

  “他們是我們最親的人”

  “這些烈士是為老百姓犧牲的,是我們最親的人”,這是卞家一代代傳下的樸素話語。為英烈義務(wù)守墓,這是卞家一代代踐行的諾言。

  對卞家來說,這里是特別的地方。雖然兒子接過守墓的接力棒,可年逾八旬的父親仍放不下五條嶺。除了每天都要過來,他還不時站在幾百米外的小兒子家門口望望這里?!斑@里住的是恩人,沒有他們,就沒有我們。”卞華說。

  每天上午8點前卞康全一準(zhǔn)到五條嶺,中午回家做飯吃一口就再回來,晚上到天黑時回家。五條嶺沒有大門的時候,卞康全有事來不了,父親就會接替他。自從五條嶺有了大門,卞康全沒有一天“失約”,“我怕來尋親的烈士后人進不了門,找不到人?!?/p>

  每天,卞康全都非常忙碌。

  第一件事就是對著烈士紀(jì)念碑三鞠躬,再誦讀一遍毛主席寫的人民英雄紀(jì)念碑碑文?!叭暌詠?,在人民解放戰(zhàn)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!三十年以來……”

  五條嶺的地,卞康全每天要掃好多次,盡量保證地上沒有葉子、花瓣等,“讓烈士和參觀者都有個整潔的環(huán)境”。講解要說好多遍,讓來瞻仰的參觀者盡可能多地了解那段歷史,講解前他也要對著紀(jì)念碑三鞠躬。電話要接好多個,有單位聯(lián)系來參觀的、有烈士后人來尋親的、有郵差退信的……頻繁的聯(lián)系,卞康全手機打壞了好幾部,號碼從未換過。只要有未接來電他必定回?fù)埽叭f一是烈士后人呢,如果是打錯的,我就說聲‘對不起’再把電話掛斷。”

  卞康全和自己的祖輩、父輩,一直守護這些烈士,守著一份責(zé)任,同時也守著一份清貧。

  兩千多烈士背后,是兩千多個家庭。很多烈士親人在苦苦尋找烈士葬身之地。當(dāng)年,金套成烈士的父親在尋找他的途中失足跌入壕溝,被人發(fā)現(xiàn)時已亡故。妻子看丈夫一去不回,帶著孩子一路尋找,聽到該消息后以淚洗面,眼睛哭瞎了?!斑@樣的故事太多了。能生活在陽光下、平淡、平安,很多人其實不懂這是一種幸福。人一生的幸福是追求不完的,要學(xué)會知足,我愿意做好五條嶺守墓人。”

  在五條嶺,卞康全見證了“團聚”、哭泣、哀思……這讓卞康全更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要守護好五條嶺?!爸灰眢w還好,不呆、不傻、能走,就一直做下去。先烈的血不能白流,我希望更多人知道他們,我愿用自己普通的雙手守護這些不該被遺忘的名字?!?/p>

(責(zé)編: 常邦麗)

版權(quán)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(quán)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(guān)法律責(zé)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