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北京11月2日電 (記者 孫自法)國際著名學術期刊《自然》最新發(fā)表一篇基于計算機模擬的行星科學論文表明,約45億年前古代行星忒伊亞(Theia)和原始地球間的巨大撞擊可能塑造了地球地幔的不同區(qū)域。該研究推測,這次巨大的、形成了月球的撞擊令忒伊亞的殘骸深埋于地球地幔之中,這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或改進人們對地球和月球形成的理解。
本項研究成果藝術想象圖:月球形成的撞擊中,行星忒伊亞的一部分一直存留在地幔深處直到今天(制圖Herna n Can ellas)。施普林格·自然 供圖
該論文介紹,巨大撞擊設想認為古代原始行星忒伊亞和原始地球發(fā)生了撞擊,沖擊碎片形成了地球的衛(wèi)星月亮,但關于忒伊亞存在的直接證據十分模糊。
本項研究成果藝術想象圖:月球形成的巨大撞擊在地球內部留下了外星巖石(制圖Herna n Can ellas)。施普林格·自然 供圖
在本項研究中,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、美國加州理工學院Qian Yuan和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科研同行在內的合作者一起,通過使用計算機模擬,對地球地幔在大約2900千米深處兩個大區(qū)域顯示出異常緩慢地震速度提出了一種解釋。這兩大區(qū)域的物質被認為比周圍地幔密度高2.0%-3.5%,他們認為,高密度物質可能是忒伊亞幔物質的埋藏殘骸,在形成月球的大撞擊后保留在了原始地球深處。
本項研究成果藝術想象圖:忒伊亞的一部分留在了地幔深處,經歷地球的全部歷史直到現(xiàn)在(制圖Hongping Deng,中國杭州思斐邇科技有限公司)。施普林格·自然 供圖
這些高密度的忒伊亞殘骸被認為橫跨數十公里,論文作者指出,它們沉到地幔較低區(qū)域,積聚形成地核上方密度較高的團塊,一直留存至今。
本項研究成果藝術想象圖:忒伊亞的一部分留在了地幔深處,經歷地球的全部歷史直到現(xiàn)在(制圖Hongping Deng,中國杭州思斐邇科技有限公司)。施普林格·自然 供圖
論文作者總結表示,地球地幔這些密度較高區(qū)域可能是形成月球的大撞擊的自然結果。此外,由于大撞擊在行星吸積過程末期很常見,類似的撞擊導致地幔不均勻可能在其他行星體內部同樣存在。(完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中國擔任聯(lián)合國安理會11月輪值主席
- 中方:歡迎古巴總理馬雷羅于11月2日至9日訪華并出席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
- 中國海警依法管控日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船只
-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(lián)大一委高票通過的兩項決議 中方回應
- 拜登提名他任美國務院“二號人物” 系資深亞洲事務專家
- 俄防長紹伊古介紹特別軍事行動進展:不斷向前推進
- NASA拍到木星上出現(xiàn)猙獰“人臉”?英媒解釋成因
- 拜登將前往緬因州 慰問大規(guī)模槍擊案遇難者家屬
- 中國科學院發(fā)布公益學術平臺 目前可檢索資源量約1.7億篇
- 試射中發(fā)現(xiàn)異常,美國“民兵-3”洲際彈道導彈被引爆